科创板可能会成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难做的“生意”。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0日
详细说明
科创板可能会成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最难做的“生意”。
为了更好地拥抱新经济,科创板在制度设计层面降低了发行的硬条件,五套上市标准增加了科创板的包容性,但灵活包容的制度设计反而增大了相关各方尤其是中介机构的责任,把关责任前移给中介机构的执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要选出货真价实的科创企业,除了交易所严格审核外,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中介机构也要强化责任,不仅要当好“看门人”,切实发挥好对信息披露的核查把关作用,中介机构还要提高执业质量,把简单的保荐服务拓展为综合服务。
前两批共计17家企业已递交了上市发行申请,申报材料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招股说明书简单照抄照搬其他板块的文件模板,结合科创板定位对公司核心技术、行业地位、风险因素等针对性的披露不够;发行人关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专项说明、保荐人关于符合发行人科创板定位要求的专项意见论述不够充分等。这些略显低级的疏漏,一方面是保荐人还没有完全厘清自身定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还有待提高。
应该说,过往的承销保荐带有很大程度的“化妆”成分,一定程度上存在荐而不保的情况。进入注册制时代的发行上市,保荐人被赋予了更多的“卸妆”职能,要确保发行人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包括保荐人在内的中介机构应该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切实把好申请文件的质量关,进一步熟悉并吃透相关规则的精神及内容,特别是科创板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严格对照相关规则履行保荐职责,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情况和风险,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全面核查验证,强化尽职调查义务和核查把关责任,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与以往相比,这些都是结结实实的增量工作。
同时,中介机构还需要在提升综合服务实力方面多下工夫。科创板落地对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从原先的拼价格、拼资源演变成为拼价格、拼资源、拼服务、拼效率等全方位竞争。如何挑选科创项目,让优质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如何给出合适的估值,让成长中的高新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如何实施子公司跟投,让保荐机构的利益与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格更贴合;如何确保承揽项目不出问题,让科创企业更经得起市场检验……这些都考验着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
想做成科创板的“生意”并非易事,漫长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执业要求,潜藏着各种风险点,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影响到中介机构的声誉,严重者还可能会被追责。监管层已经明确表态,要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强有力追责,实行依法治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