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画怎么出手?
发布时间:06月01日
详细说明
元代没有设立类似五代、两宋的翰林图画院,然也征召一些画家服务于宫廷,一线拍卖行藏品征集:秦经理 13101713004 微信同手机号。如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袛应司”下设立画局,内有“提领五员,管勾一员,掌诸殿宇藻绘之工”(《元史·百官六》)。但人数极少,制度远不及宋代完备,地位也甚低,类似画工。至于像“奎章阁学士院”下设的“群玉内司”,也只掌管收藏图书宝玩,不是一个书画创作的专门机构。因此,元代宫廷绘画的创作远逊宋代,风格也主要承继唐宋,无更多新创。而大部分文人士子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转而隐居山林,以书画自娱,或厕身民间,成为以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批画家,主要继承文人画传统,遂使文人画逐渐占据画坛主流。一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也多追宗文人画传统,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的传布。
文人画兴起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取材上山水画盛行,人物画相对减少,花鸟画中的枯木竹石和梅兰题材流行,异常突出绘画作品的文学性。二是在师承上主要宗法唐、五代和北宋,强调要有“古意”和“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即所谓的“近体”。三是在创作思想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的绘画传统,主张“遗貌求神”,不强调形似逼真和刻意求工,而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同时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写画家自身思想情趣的载体,这与宋画对于自然景物的刻意求工,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四是在笔墨上以简逸为胜,擅用水墨法,突出笔情墨趣,重视书法趣味,并将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及由于社会急剧变化随之带来的审美趣味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