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被破坏,责任应该归谁?
发布时间:08月15日
详细说明
依然执着的情愫
城市雕塑被破坏,责任应该归谁?
【摘要】所有人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无论喜欢与否,都回寄托深深的情感。哪怕不喜欢这件事,也不容别人去破坏和诋毁。但是,这种破坏却在各种不经意,不理解之间悄然发生。
【关键字】环境艺术 城市雕塑
大家都会接触,但可能不是很了解的一个行业—雕塑。一座座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雕塑坐落在城市当中,既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又是城市精神的象征。光鲜靓丽的背后,有所有设计师一遍遍审查、改进的耐心,有一道道繁杂的工序,和认真还原每一个细节的工匠师。
而如今,城市雕像遭破坏的报道屡见不鲜,见到城市街头残缺不全的雕塑,很是“受伤”。
分析一下雕塑破坏的原因,我想刻意为之的还是在少数。可能都是在孩童嬉戏游玩时,不小心造成。一方面来自孩子好奇的天性,一方面是他们认知的不足。面对这种窘境,我们专门找到了北京中易文星雕塑院的张院长,对保护雕塑破坏的情况作了了解。据张院长透露,他们做的雕塑遭到破坏的情况微乎其微。原因在于,在雕塑建立之初,他们都会把每个种类的雕塑进行分类。城市雕塑、广场雕塑、园林小品、公园雕塑等,室内还是室外,是观赏性还是互动性。在分类结束后,会根据雕塑的种类进行雕塑材质的推荐。例如户外雕塑多采用金属或者石材这类永久性的材质,坚固度比较高。加上内部钢结构,除去刻意破坏因素,正常观赏游玩就不会受影响。如果客户预算有限,也只推荐在高处或者水景中,人不易接触到的位置使用玻璃钢材质。这样不仅能减少雕塑破坏带来的维修成本,也解了客户后期维护的后顾之忧。
张院长还表示,雕塑保护还需要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监督与提醒。毕竟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变得毫无美感可言,确实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破坏公共雕塑这种行为不正确,是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莉教授也曾经呼吁树立社会公德的意识,建立公德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国民教育理念要跟上社会发展,追求物质高度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层面的教育,才能培养起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