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y6.com.cn/images/noimg.gif)
少数民族灸法——瑶族药罐灸
发布时间:01月08日
详细说明
少数民族灸法——瑶族药罐灸
概述
瑶医药罐灸是广西桂北瑶族先民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利用地道药材与瑶山多竹的特点,创造出的一种灸法,是瑶族外治的精华之一。发泡药罐疗法属拔罐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曾任广西勾漏令(现北流县)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方》中也有有关广西壮瑶等民族民间各种角法。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消肿散结,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症、跌打肿痛、丹毒痈疽及部分内科疾患等症。
施灸准备
金竹罐,了哥王根皮,狗股骨,麻骨风,大小钻,穿破石,松节,透骨消,九节风,铜钻,铁钻,风见散,甲紫等。
施灸方法
取坚固无损、正直、口径在1.5~3cm,长约8cm的金竹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厚薄适中,用破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此为制作的金竹罐。再调制煮罐药,选取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地道药材,如:狗股骨一块、麻骨风30g、大小钻30g、穿破石30g、松节30g、透骨消30g、九节风30g、铜钻30g、铁钻30g、风见散30g等(临床还可辨证加减),将金竹罐放入药液中浸煮。再取了哥王根皮30g,用米汤调和制成直径1~2cm不等的圆饼。施灸前将要施术的部位消毒,再取用了哥王根做成的药饼隔纱布敷贴患处(取穴原则以阿是穴为主),半小时后取下,视其发泡部位,用消毒针点刺放出泡内液(当地瑶医用瓷片),然后取出用瑶药浸煮的罐、甩净水珠后,趁热迅速扣盖在发泡部位皮肤上,约10分钟后,取下药罐,用消毒巾擦净渗出液,后用药水熏洗患处约30分钟。隔日或一周2次。5~10次为1疗程。
艾灸咨询与合作,请加微信/QQ:258888029
艾条购买:dayitang.taobao com
艾灸培训:jiuliaoshi com
艾灸加盟:jiudaota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