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青岛慧润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先生 (经理)

电话:0532-85598336

传真:

手机:

中国制造如何培养“工匠精神”?(一)

发布时间:05月27日

详细说明

中国制造如何培养“工匠精神”?(一)
工匠精神是指行业里面那些追求完美的工作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些工匠喜欢不断的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的优化产品的工艺,并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对细节要求很高,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持。那么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来建立这种“工匠精神”?
2015年中国民间日本采购800多亿人民币,大批中国大妈日本海外采购买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等日常家电产品。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中国的需求侧已经上升到“精益需求”!
“能满足需求,能用就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即成为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四分之一的奢侈品都销往中国大陆,规模之大让外国人都瞠目结舌。中国不是没有需求,中国市场需求很大,只是需求档次已经上升而已。
于是国家便提出供给侧改革,国家在2015年财经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和目标。除了消除不合理的房地产库存、低端原材料过剩库存外,那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我们由大妈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已经说明,中国的需求侧已变成精益需求,可供给侧仍然是粗放式供给。
为了让质量提升得到落地,国家又提出“工匠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懂得精益生产的人肯定能读懂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精益生产的一种介绍。这就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向。
可是仅仅出现几个工匠就能提升企业的质量问题吗?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产品都是由一条供应链来完成的,这条供应链是由一组相关的制造企业来组成的。所以,仅仅几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序或员工是制造不出来完美质量产品的。所以中国制造要解决质量问题就必须出现一大批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和员工,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质量,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粗放式管理的土壤很难批量出现工匠精神的制造,即便是出现也是凤毛麟角。只有精益生产的土壤才能批量的出现工匠精神的制造。
所以要出现更多的“工匠精神”,就要让更多的企业推行精益管理。

青岛慧润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先生 (经理)
电 话:0532-85598336
传 真:
手 机:
地 址:中国山东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太行山二支路51号
邮 编:
网 址:http://qingdaohuirun.qy6.com.cn(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