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渗透性的rcm测试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7日
详细说明
混凝土渗透性的测试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制备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矿物细掺料和高性能减水剂作为基本材料组分,更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金伟良、赵羽习等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为环境、材料、构件和结构四个层次。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这些因素影响着混凝土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特性,即渗透性和强度。
132.jpg
混凝土是一种多相的、不均质的、多孔的复合体系,当其相对的表面存在压力、浓度和电位差时,就会发生物质的迁移。随着水工工程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混凝土的渗透性。由于水工结构诸如大坝、水渠、涵管,以及海底隧道等,一旦抗渗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就会造成污染、渗漏等工程事故。
20世纪80年代,由于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也是从这时开始研究混凝土的碳化与钢筋锈蚀问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与其耐久性有密切的关系:抗渗性能好的混凝土具有好的密实性、好的抗碳化能力、好的抵抗钢筋锈蚀能力以及抗冻性等。
渗透性能对耐久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结构特征。外部因素是指混凝土所处的使用环境。通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从内、外两个因素入手。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以及适当的制作工艺来实现。
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提高渗透性的关键是在于减少混凝土对侵蚀性介质的易感组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高性能混凝土是按耐久性设计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而区别于普通混凝。而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往往是受环境中的水、气体以及侵蚀性介质的侵入而使其劣化的。
产生这种劣化作用需要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是混凝土的成份和结构,外部因素是环境中侵蚀性介质和水的存在。必要条件是外部侵蚀性介质和水能够逐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随着混凝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向恶劣环境中的延伸,避免混凝土劣化的外部条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为此有必要从内部因素入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也就是当混凝土劣化的外部条件存在时,使混凝土不产生原始裂缝,混凝土硬化后体积稳定不产生收缩裂缝,同时改善混凝土的成份和结构,减少易受腐蚀的组分,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
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重要标志,是混凝土耐久的*一道防线,只有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做到“百毒不侵”,混凝土才能达到真正的耐久。只有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渗透机理,才能对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而且还可以用来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预测,对提高工程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