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犯罪中主要的构成要件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详细说明
1.犯罪主体,是指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一定活动,作用于犯罪对象,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社会活动。
3.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结果。
只要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被侵犯,就造成了社会危害性,刑法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不同程度规定构成犯罪的不同犯罪结果。有的规定,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重要社会关系被侵犯,就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就构成犯罪结果;有的规定,侵犯社会关系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才构成犯罪结果。例如,我国刑法分则对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货币的行为,只要实施了走私上述特定物品的行为,就侵犯了我国海关管理秩序,不论数量多少,都构成犯罪结果;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侵犯了海关管理秩序,则必须达到偷逃应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才构成犯罪结果。犯罪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结果,也有非物质的结果;有安全、秩序危害结果,也有名誉损害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同时具备了犯罪构成三要件的,就可以构成犯罪。但在犯罪构成三要件之间不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或者具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律规定排除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不构成犯罪。运用犯罪构成三要件指导刑事立法、司法有以下明显的效能:
1.有利于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刑法条文对每一种具体犯罪都明确规定了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三要件,凡是符合刑法条文规定三个要件的,构成犯罪;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以上要件的,都不构成犯罪,不需要从法律条文规定中去分析犯罪客体要件。
2.有利于区分罪与罪的界限。
按犯罪构成三要件分析某些相似的犯罪,只要分析出犯罪构成三要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表现形式不同,就可以把这些相似的犯罪区分开来,不需要分析更多的犯罪构成要件。
3.有利于完善刑事立法。
立法机关根据犯罪构成三要件,如果发现刑法条文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三要件有不足之处时,只要修改不足之处,就可以使刑法条文更加完善,以适应当时惩治某种犯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