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科创板上市前四项标准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8日
详细说明
依据联讯证券3月7日的研报,符合科创板前四项上市标准的企业共428家,占新三板企业总数的4.11%。其中符合标准一的企业有417家,符合标准二的企业有31家,符合标准三的企业有11家,符合标准四的企业有84家。
在众多曾挂牌新三板,有意转向科创板的企业中,听云网络是其中一个。这家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曾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同年8月完成定增,投后估值达10.63亿元,规模中型。
听云网络CEO陈麒麟回忆,当年挂牌新三板后,流动性没有达到预期,也没有让企业增大资本运作空间,所以股东决议在2017年摘牌。
新三板公司摘牌原因多为流动性不强,无法实现募资。
北京理工大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冀也表示,目前新三板不断萎缩。在他看来,这与新三板的规定有关:新三板投资者的门槛远高于A股市场,一般的散户无法参与,自然交易量不高;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随着A股市场走向IPO注册制,市场不断扩容,有资格在国内上市的企业会直接选择主板上市。
听云网络摘牌后,陈麒麟介绍公司虽一直都有再次上市的计划,但无论是创业板还是纳斯达克都不能让公司短时间内、以较小成本上市:创业板门槛看起来不高,但是实际成功挂牌的企业都条件很高,要是规模超大的行业龙头,而目前企业规模达不到要求;公司虽符合纳斯达克要求,但上市成本对于中型规模的创业公司不划算。
这样的上市“困境”也是众多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也表示,科创板推出前,新鼎的被投公司中也有七八家面临同样的问题。
是否会担心科创板成为下一个新三板?陈麒麟表示乐观。他认为从流动性上看,相较于投资门槛较高的新三板,科创板从设计上看,是没有太多限制的交易平台;不是非常担心资金量,中国主板和创业板优质的科技创业公司不多,因为这两个平台都有明确的盈利要求,而有的科技公司,对未来期望值高,要拿大量资金扩大市场、构建壁垒,很难盈利。所以国内资金还是充裕的,因为没有很多好的投资标的。
北京理工大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冀也认为科创板*大的意义在于制度设计,包括放开了盈利要求以及VIE和特殊股权结构限制;较低的投资人门槛等,这使得科创板成为一个市场化的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