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9日
详细说明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联系人:金小亚
联系电话:15692402220
联系QQ:1361236848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点
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从整体上说,已远逊于乾隆盛世了。
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也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器较为突出。颜色釉中霁红、霁蓝、酱色釉、黄釉、瓜皮绿、豆青、云霞
釉和石绿等都有一定的数量。
仿哥、官、钧窑及茶叶末的品种也在继续生产。其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瓷制鼻烟壶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搂雕的数量也不少。在图案
上,更盛行名胜山水图,人物中仕女的形像,较以前更带有清代的装饰特征。
道光朝的青花和颜色釉制作,都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亦已大为减少,产品中以莲花型的盘、碗为突出。有少量“
慎德堂”款和“囗竹主人”款的粉彩、霁蓝描金和抹红描金器则较为精致。此外,有陈国治所制的黄釉仿象牙器,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同治、光绪两朝,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在这段时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窑虽然没有停止生产,但所制大多是一些宫廷婚喜、寿庆的应
酬、赏赐之品。
民窑所产,虽无特殊精致之作,但数量却是巨大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民窑中,制有一些比较好的仿古瓷,但这并不是当时制瓷业的
主流。
随着日本瓷器的竞争和欧洲瓷器的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制瓷业渐趋衰落。20世纪上半叶,制瓷业更加衰败。进入5O年代以
后,瓷都景德镇才开始苏醒,一些名窑中断了一段时期后,也获得了新生。
清代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明未连年混战当中,景德镇也受到严重损坏,窑场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顺治十一年才恢复生产,景德
镇复为御窑厂。这一时期的产品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胎体比较厚重,制作略显粗糙,一般底部斜削草率,还粘有砂粒。器物沿口部分施
酱黄釉,深浅不一,呈黄褐色,为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