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y6.com.cn/new21/z996895789/1531379871.jpg)
GRC假山 佛像雕刻雕塑 泥塑雕像 景观雕塑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8日
详细说明
唐代摩崖石刻色彩“退晕”变化
唐代摩崖石刻就更讲究了。唐代的石青石绿是“退晕”的,所谓退晕,就是不管是在花上、图案上、造景上,它变成了三种颜色。例如石青,变成了浅石青、中石青、深石青,浅石青外面勾线是白色,深石青外边勾线是黑的,这就给人感觉更加富丽、更加丰满。摩崖石刻壁画的层次也很丰富了,画叶子、花、人物、图案都有退晕色,早期摩崖石刻是没有退晕色的。从摩崖石刻壁画的形式上来说,早期的供养人不能大于释迦牟尼。供养人都很小,都在底下,到了唐以后,尤其是五代、宋以后,摩崖石刻供养人大于佛祖了,因为供养人出了钱,想表现自己。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看清楚当时人们真实的服装是什么样的。于当时的头饰、衣服和他的女王、公主、侍女服饰都不一样,摩崖石刻人物的配饰、首饰,玉的透亮的质地都画出来了。因为供养人很大了,比真人还大,所以有机会把玉的透明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摩崖石刻色彩是为了表现内容、形式、时代,又与大自然提供的条件相关,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色彩的脉络:北魏以土红为主,隋开始过渡,到了唐更讲究,到了五代就比较简洁,宋更简单,主要是石绿、土红为主。几个元代的石窟,表现形式也变了,原来的颜料是用粉调的,而元代色彩中水的感觉比较强烈,颜色更透明,这和当时的经济、生活、习俗、条件有关。所以大概可以看出,不管是摩崖石刻壁画、彩塑,都离不开真实的生活,离不开生活的需要,离不开生活的状态。
摩崖石刻-新安大好山水刻字
摩崖石刻色彩形成
总的来说,摩崖石刻壁画色彩是利用了当地的、当时的矿物颜色来源,但不一定全部都是取自当地,比如石青、石绿,当地不产,从西域或西藏、青海运来也是有可能的。归纳不管是哪个朝代,石青、石绿、土红、赭石、土黄、浅米黄是很重要的色彩,摩崖石刻色彩只不过分量不同、多少不同。另外,古代摩崖石刻磨颜料也是他们做试验来的,有些利用当地的土红泥可以和红颜料,黄泥做黄颜料,古代自己动手研磨泥巴,自己做颜料。有些山洞子里有非常好的泥料,可以把它剖来了取泥做土黄色;研磨再加桃胶,就利用附近的桃树、梨树上的胶都能解决,把树胶拿来泡开就行。表明了中国古代的摩崖石刻技术和调颜料技能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